第五型人简介 健康状态下:他们能以非凡的感知力和 洞察力观察一切;有敏锐的目光和好奇 心,有探求的心智,没有东西能逃过他们 的注意;有远见卓识,能专注地投入到引 起自己注意的事情中。他们能深刻领会自 己感兴趣的东西;对知识有浓厚兴趣:常 常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创新和发明 精神,能生产极具价值、有原创性的东 西;极其独立、特立独行、风趣。在最佳 状态下:他们富于想象、对世界有深广的 理解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心胸开阔、有全 局观念、有真正的语境意识;能做出开先 河的发现,无论行事还是认知事物都能找 到全新的方法。
一般状态下:他们在行动之前要先把一 切都概念化——在心里把对象条理化:设 计模型、做准备、实际操作、收集资料。 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好学、有技能,可 成为专业人才且通常是“知识分子”:致力 于研究、学术和理论建设。当他们致力于 复杂的观念或想象的世界时,会变得越来 越远离尘世,专心于自己的想象和阐释而 不关心现实;十分着迷于非常规的、令人 狂喜的主题,甚至那些涉及幽暗和令人不 安的要素的主题。他们容易远离现实世 界,好高骛远,高度紧张兴奋;对与自己 的内心世界和个人理想格格不入的东西采 取一种敌对的立场;变得极具挑衅性和粗 鲁,故意采取极端的和激进的观点;愤世 嫉俗,好争辩。
不健康状态下:他们完全脱离了现实、 排斥现实,离心化和虚无主义;极端不稳 定且极具攻击性:拒斥和排挤他人及一切 社会附属物。他们会有一些具有威胁性且 恐怖的强迫性观念,变得恐怖、谵妄,成 为夸大扭曲以及恐惧症的牺牲品。他们想 要遗忘一切,有自杀念头,精神状况异 常,要与现实决裂;有精神错乱、爆发性 自我毁灭及精神分裂倾向。
关键动机:想成为能干的多面手,获取 更多知识和技能,探究现实,想要不为他 人所动,克制自己的需要。 典范人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居里 夫人、弗兰克.卡夫卡、格林斯潘、笛卡 尔、亚当.斯密、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 尔顿.弗里德曼、詹姆斯.麦迪逊、林肯。
第五型人概览
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悠 久的争沦。这两种状态实际是两极分化, 在人格线谱上各持一端。所谓天才,是指 能够融合知识与洞察力以表现现实的本 质、能够以清澈而充满灵感的理解力来观 察事物的人。天才与疯子的区别在于,天 才除了拥有不凡的洞察力外,还能在自身 所处的语境内正确地理解事物。天才能够 发现现实中存在的模式,而疯子是强行创 造模式、把错误的知觉投射到每一种环境 中。天才有时似平也会与现实脱离,但那 只是因为他正致力于一个更深远的境界, 而疯子是真的与现实脱节,以妄想来取代 事实。
第五型最能表现出这两个极端。在第 五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天才与疯子,可以 看到创新者与知识分子,也可以看到奇怪 的狂想家与极度紊乱的妄想性精神分裂 者。要想了解为什么相同的人格类型会有 如此截然不同的状态,就必须了解第五型 人。
在思维三元组中
第五型人是思维三元组的一员。其潜 在的问题来自于他们强调思考重于行动, 过于聚精会神在思考上。第五型人极其注 重思考,以至全神贯注于精神世界,他们 这样做实际上可能是为了排斥其他事情。 这不是说他们什么也不做,而是说他们更 擅长于生活在心智领域,更擅长于从一个 抽象的角度看待世界,而较拙于生活在行 动的世界中。
思维三元组中的3种人—一第五型人、 第六型人和第七型人——都专注于自身以 外的世界。这似乎和第五型人专一于自己 的思想这—现象相互矛盾,其实不然。第 五型人把注意力集中于外部世界有许多理 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他们思考的 材料来自感官知觉,但对于感官知觉的准 确性,他们又无法完全相信,因为他们无 法肯定自身之外的东西究竟如何。他们唯 —可以确定的东西就是自己 的思想。因 此,他们把注意力的焦点投向外在环境, 同时也认同自己对外在环境的看法。他们 的许多问题都源自于他们必须先去求证明 自己对世界的知觉与事实是否相符,然后 才能有所行动,才能自信地探究。
安全感与焦虑的问题
与思维三元组的另外两种人一样,一 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通常也有缺乏安全感 的问题,因为他们害怕环境中不可预知的 潜在威胁。而且,他们也觉得无力保护自 己,以对抗世界中的许多危险:他们相信 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对环境无能为力,因此 在成为第一之前必须先获得技能和知识, 他们认为这些技能和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做到事事圆满。
第五型人的基本恐惧就是对无助和无 力的恐惧,这—恐惧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 深远影响。第五型人认为自己的个人力量 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以降低自己的 需要和活动范围来回应内心的焦虑。他们 越是觉得焦虑,就越是会降低自己的需 要。有时这可能只是对问题的一种感性认 识,但焦虑的第五型人会尽可能不让自己 生活在极端原始的状态中,以缓和自己对 能力不足的恐惧。自然地,基于这样一种 态度取向,第五型人也很容易觉得他人的 需求是—种负担,所以总想避免使他人的 期望值大于自己的能力。随着其恐惧的不 断增强,第五型人开始从外部世界、从与 他人的联系中“退缩”。
当第五型人处在健康状态下时,他们能 够如其本然地观察现实,能够一眼穿透复 杂的现象,因为他们—直置身于世界中, —直在磨炼自己的感知力。然而,在寻求 安全感的过程中,甚至—般状态下的第五 型人的感知力也会开始发生偏离。他们的 思考变得更加繁复和精细,焦虑感也因此 越来越强。随着他们逐渐从世界中退缩, 他们的恐惧感也越来越强,担心自己无力 应对世界。最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需要 在他们看来也是可怕的和不堪重负的。如 果进一步发展到不健康状态,他们就会把 自己与世界、与大多数人的联系彻底切 断。—旦与世隔绝,曾经的离心化观念就 会发展到荒谬的程度,以致强迫性地陷入 对自己及现实完全歪曲的认识中,并沉入 内心的许多可怕妄想中难以自拔。
第五型人的焦虑问题乃是思维三元组的 所有人格类型共有的—个问题,但对于第 五类型人而言,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难以 客观地感知现实。他们害怕让任何人或任 何事影响到自己或自己的思想。他们怀疑 自己的行动能力,所以害怕别人的事情会 带给自己太大压力,害怕比自己更有力量 的人会控制或主导自己。然而,具有讽刺 意味的是,甚至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也 愿为种观念所主导,只要那种观念是源于 自己。第五型人不允许任何东西影响自己 思考,以免还在处于发展中的自信心受到 损害。可是,第五型人的思考只仰赖于自 己的观念和概念,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加以 检验,结果只会使他们与现实完全脱节。 如此一来,—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 五型人根本就没法确定自己对环境的知觉 是不是有效,他们不知道哪些是真实的, 哪些是心灵的产物。他们将自己被焦虑所 驾驭的思想以及攻击性冲动投射到环境 中,并且害怕一切与自己相抗衡的敌对力 量。他们渐渐地说服自己,认为自己对现 实的那些独特的、越来越灰暗的阐释就是 事实的真相。最终,由于他们的阐释是在 焦虑的控制下产生的,因此不健康状态下 的第五型人终将被恐惧吞噬,而不敢有任 何行动。
第五型人以世界为导向的基础是思考, 因此第五型人格与荣格的思维内倾型人格 是相对应的。
内倾型的思考基本上被主观因素主 导……它不再把具体经验导回客观事 实, 反而是导向主观内容。外部事实不是这种 思考的目标和起源,尽管内倾型的人常常 喜欢让自己的思考看似如此。这种思考从 主体开始,然后又回到 主体,即使它延 伸到实际的现实世界,也与这个世界无 关……事实被搜集来 只是为了当做理论的 证据,而不是为了事实本身。 (卡尔•荣格 《心理类型》p380)
虽然第五型人与荣格的思维内倾型相对 应,但相比之下,称第五型人为主观的思 维类型可能要更为准确,因为他们思考的 目标通常不是内倾的(就是说,指向自身 的),而是指向外在环境的,他们急于要 认识环境,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环境中更加 安全。他们思考的原动力,正如荣格所 说,来自于“主观因素”,来自于他们想要 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也来自于他们不了 解环境时所产生的那种焦虑感。因此,思 考既是第五型人用来适应世界的方法,也 是他们用来防御世界的方法,虽然这听起 来有点悖谬。 第五型人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一个结 果,即使是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也无 法将思考深植于生活经验。他们是这样—种人:他们总能在别人只看到很少甚至什 么也看不到的东西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 所以他们可以凭借极少的实际经验而获得 更多的智慧。这种思考态度可能会催生伟 大的发现。然而,一旦第五型人停止观察 世界,只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世界的阐释 上,他们就会与现实脱节。他们太过沉溺 于自己的思想和梦境中,因此面对世界 时,无法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这会使他们 进一与具有建设性的行为脱离,可那才是 他们发展自信所必需的场所。他们花了大 量时间倒弄那些有关现实的观念和幻想, 却不知这些东西对自己的生活几乎不会有 任何实际的影响,最后留给自己的就是让 自己更加恐惧,觉得自己更容易成为世界 的战利品。
一般状态下:他们在行动之前要先把一 切都概念化——在心里把对象条理化:设 计模型、做准备、实际操作、收集资料。 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好学、有技能,可 成为专业人才且通常是“知识分子”:致力 于研究、学术和理论建设。当他们致力于 复杂的观念或想象的世界时,会变得越来 越远离尘世,专心于自己的想象和阐释而 不关心现实;十分着迷于非常规的、令人 狂喜的主题,甚至那些涉及幽暗和令人不 安的要素的主题。他们容易远离现实世 界,好高骛远,高度紧张兴奋;对与自己 的内心世界和个人理想格格不入的东西采 取一种敌对的立场;变得极具挑衅性和粗 鲁,故意采取极端的和激进的观点;愤世 嫉俗,好争辩。
不健康状态下:他们完全脱离了现实、 排斥现实,离心化和虚无主义;极端不稳 定且极具攻击性:拒斥和排挤他人及一切 社会附属物。他们会有一些具有威胁性且 恐怖的强迫性观念,变得恐怖、谵妄,成 为夸大扭曲以及恐惧症的牺牲品。他们想 要遗忘一切,有自杀念头,精神状况异 常,要与现实决裂;有精神错乱、爆发性 自我毁灭及精神分裂倾向。
关键动机:想成为能干的多面手,获取 更多知识和技能,探究现实,想要不为他 人所动,克制自己的需要。 典范人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居里 夫人、弗兰克.卡夫卡、格林斯潘、笛卡 尔、亚当.斯密、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 尔顿.弗里德曼、詹姆斯.麦迪逊、林肯。
第五型人概览
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悠 久的争沦。这两种状态实际是两极分化, 在人格线谱上各持一端。所谓天才,是指 能够融合知识与洞察力以表现现实的本 质、能够以清澈而充满灵感的理解力来观 察事物的人。天才与疯子的区别在于,天 才除了拥有不凡的洞察力外,还能在自身 所处的语境内正确地理解事物。天才能够 发现现实中存在的模式,而疯子是强行创 造模式、把错误的知觉投射到每一种环境 中。天才有时似平也会与现实脱离,但那 只是因为他正致力于一个更深远的境界, 而疯子是真的与现实脱节,以妄想来取代 事实。
第五型最能表现出这两个极端。在第 五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天才与疯子,可以 看到创新者与知识分子,也可以看到奇怪 的狂想家与极度紊乱的妄想性精神分裂 者。要想了解为什么相同的人格类型会有 如此截然不同的状态,就必须了解第五型 人。
在思维三元组中
第五型人是思维三元组的一员。其潜 在的问题来自于他们强调思考重于行动, 过于聚精会神在思考上。第五型人极其注 重思考,以至全神贯注于精神世界,他们 这样做实际上可能是为了排斥其他事情。 这不是说他们什么也不做,而是说他们更 擅长于生活在心智领域,更擅长于从一个 抽象的角度看待世界,而较拙于生活在行 动的世界中。
思维三元组中的3种人—一第五型人、 第六型人和第七型人——都专注于自身以 外的世界。这似乎和第五型人专一于自己 的思想这—现象相互矛盾,其实不然。第 五型人把注意力集中于外部世界有许多理 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他们思考的 材料来自感官知觉,但对于感官知觉的准 确性,他们又无法完全相信,因为他们无 法肯定自身之外的东西究竟如何。他们唯 —可以确定的东西就是自己 的思想。因 此,他们把注意力的焦点投向外在环境, 同时也认同自己对外在环境的看法。他们 的许多问题都源自于他们必须先去求证明 自己对世界的知觉与事实是否相符,然后 才能有所行动,才能自信地探究。
安全感与焦虑的问题
与思维三元组的另外两种人一样,一 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通常也有缺乏安全感 的问题,因为他们害怕环境中不可预知的 潜在威胁。而且,他们也觉得无力保护自 己,以对抗世界中的许多危险:他们相信 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对环境无能为力,因此 在成为第一之前必须先获得技能和知识, 他们认为这些技能和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做到事事圆满。
第五型人的基本恐惧就是对无助和无 力的恐惧,这—恐惧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 深远影响。第五型人认为自己的个人力量 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以降低自己的 需要和活动范围来回应内心的焦虑。他们 越是觉得焦虑,就越是会降低自己的需 要。有时这可能只是对问题的一种感性认 识,但焦虑的第五型人会尽可能不让自己 生活在极端原始的状态中,以缓和自己对 能力不足的恐惧。自然地,基于这样一种 态度取向,第五型人也很容易觉得他人的 需求是—种负担,所以总想避免使他人的 期望值大于自己的能力。随着其恐惧的不 断增强,第五型人开始从外部世界、从与 他人的联系中“退缩”。
当第五型人处在健康状态下时,他们能 够如其本然地观察现实,能够一眼穿透复 杂的现象,因为他们—直置身于世界中, —直在磨炼自己的感知力。然而,在寻求 安全感的过程中,甚至—般状态下的第五 型人的感知力也会开始发生偏离。他们的 思考变得更加繁复和精细,焦虑感也因此 越来越强。随着他们逐渐从世界中退缩, 他们的恐惧感也越来越强,担心自己无力 应对世界。最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需要 在他们看来也是可怕的和不堪重负的。如 果进一步发展到不健康状态,他们就会把 自己与世界、与大多数人的联系彻底切 断。—旦与世隔绝,曾经的离心化观念就 会发展到荒谬的程度,以致强迫性地陷入 对自己及现实完全歪曲的认识中,并沉入 内心的许多可怕妄想中难以自拔。
第五型人的焦虑问题乃是思维三元组的 所有人格类型共有的—个问题,但对于第 五类型人而言,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难以 客观地感知现实。他们害怕让任何人或任 何事影响到自己或自己的思想。他们怀疑 自己的行动能力,所以害怕别人的事情会 带给自己太大压力,害怕比自己更有力量 的人会控制或主导自己。然而,具有讽刺 意味的是,甚至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也 愿为种观念所主导,只要那种观念是源于 自己。第五型人不允许任何东西影响自己 思考,以免还在处于发展中的自信心受到 损害。可是,第五型人的思考只仰赖于自 己的观念和概念,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加以 检验,结果只会使他们与现实完全脱节。 如此一来,—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 五型人根本就没法确定自己对环境的知觉 是不是有效,他们不知道哪些是真实的, 哪些是心灵的产物。他们将自己被焦虑所 驾驭的思想以及攻击性冲动投射到环境 中,并且害怕一切与自己相抗衡的敌对力 量。他们渐渐地说服自己,认为自己对现 实的那些独特的、越来越灰暗的阐释就是 事实的真相。最终,由于他们的阐释是在 焦虑的控制下产生的,因此不健康状态下 的第五型人终将被恐惧吞噬,而不敢有任 何行动。
第五型人以世界为导向的基础是思考, 因此第五型人格与荣格的思维内倾型人格 是相对应的。
内倾型的思考基本上被主观因素主 导……它不再把具体经验导回客观事 实, 反而是导向主观内容。外部事实不是这种 思考的目标和起源,尽管内倾型的人常常 喜欢让自己的思考看似如此。这种思考从 主体开始,然后又回到 主体,即使它延 伸到实际的现实世界,也与这个世界无 关……事实被搜集来 只是为了当做理论的 证据,而不是为了事实本身。 (卡尔•荣格 《心理类型》p380)
虽然第五型人与荣格的思维内倾型相对 应,但相比之下,称第五型人为主观的思 维类型可能要更为准确,因为他们思考的 目标通常不是内倾的(就是说,指向自身 的),而是指向外在环境的,他们急于要 认识环境,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环境中更加 安全。他们思考的原动力,正如荣格所 说,来自于“主观因素”,来自于他们想要 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也来自于他们不了 解环境时所产生的那种焦虑感。因此,思 考既是第五型人用来适应世界的方法,也 是他们用来防御世界的方法,虽然这听起 来有点悖谬。 第五型人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一个结 果,即使是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也无 法将思考深植于生活经验。他们是这样—种人:他们总能在别人只看到很少甚至什 么也看不到的东西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 所以他们可以凭借极少的实际经验而获得 更多的智慧。这种思考态度可能会催生伟 大的发现。然而,一旦第五型人停止观察 世界,只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世界的阐释 上,他们就会与现实脱节。他们太过沉溺 于自己的思想和梦境中,因此面对世界 时,无法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这会使他们 进一与具有建设性的行为脱离,可那才是 他们发展自信所必需的场所。他们花了大 量时间倒弄那些有关现实的观念和幻想, 却不知这些东西对自己的生活几乎不会有 任何实际的影响,最后留给自己的就是让 自己更加恐惧,觉得自己更容易成为世界 的战利品。